人才大潮涌珠江——廣東人才引領高怎樣賺錢快啊質量發展綜述

  • A+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   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并部署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為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指明前進方向。   廣東,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因人才集聚而興。改革東風起,“孔雀東南飛”,助力廣東成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人才工作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寄予厚望:2018年3月,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深刻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2020年10月,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時,強調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近年來,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形成集聚高端要素資源的強大“磁力場”,各類人才如雨后春筍般競相成長。   截至目前,全省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總量達2100多萬人,位居全國前列。研發人員隊伍壯大至110萬人;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量穩居全國首位,有力支撐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四年排名全國第一。   廣東這片改革沃土,已然成為群英薈萃之地,“智力引擎”動能澎湃。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   日前,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示2021年“南粵突出貢獻和創新獎”擬入選人員名單,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等12位各領域領軍人才榜上有名。   這是我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東把做好人才工作擺到戰略位置、提到重要議程、作為大事來抓,努力將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中來。   省委領導班子以上率下、率先示范,“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機制不斷健全——   帶頭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政治要件納入閉環落實機制。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結束后,省委常委會暨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專題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研究提出貫徹落實意見。隨后,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召開會議,各地級以上市召開市委常委會、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作為“第一議題”,建立閉環機制推動落地落實。   黨管人才領導機制不斷完善。成立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專題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各市、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堅持“一把手”掛帥,人才工作納入市縣兩級黨委書記、省直有關單位黨組(黨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重要內容,用“硬杠杠”力推人才工作落地落實。   對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領不斷強化——   每年為獲得省科學技術獎的領軍人才頒獎,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完善日常溝通聯系的“直通車”制度,為人才辦實事解難題,加強人才的思想教育引導,吸引優秀人才向黨組織靠攏……如今,全省各級黨政領導帶頭密切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堅持“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實現聯系服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我們要永遠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去年“七一”前后,廣東組織在疫情防控一線入黨的青年醫護人才代表開展黨性專題研修活動。通過定期舉辦的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班,把愛國奮斗精神播撒到廣大人才的心里。   強化重大發展戰略人才支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近年來,廣東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服務到哪里,為我省加快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偉大事業呼喚人才,偉大時代造就人才。   廣東搶抓“雙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制定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相關人才政策,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落實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動深圳綜合改革試點人才舉措落地,人才在大灣區工作更便利、來去更自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國家級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實施更開放的全球人才吸引和管理制度,向世界發出“招賢令”、廣撒“英雄帖”。   人才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   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誰能廣納天下英才,誰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占領制高點。廣東不斷加大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以國家級戰略性創新平臺為主組成的“國家隊”和以省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為主組成的“地方隊”,是廣東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底氣所在。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牽引帶動各類人才下沉基層一線,在廣闊天地成長成才。為破解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才引進難題,廣東上線“百萬農民線上免費培訓工程”,開展“鄉村工匠”職稱評定,推動建設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激活基層人才隊伍“一池春水”。7000多名教育醫療衛生科技人才“組團式”幫鎮扶村,結對幫扶9所高校、78家縣級醫院;1.4萬多名科技特派員、2.5萬名“三支一扶”大學生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生力軍。   危難時刻,方顯責任擔當。   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廣東打出“戰疫人才策”“戰疫人才貸”“戰疫人才榜”政策組合拳,廣大人才踴躍投身臨床救治、流調溯源、科研攻關一線。廣東還拿出15條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培養造就各行業高素質人才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盯住省情實際、著眼發展所需,廣東堅持走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加快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作用突出的人才隊伍。   ——重大人才專項和人才工程成為靶向育才重要抓手?!皬V東特支計劃”遴選培養千余名本土高層次人才;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中,青年項目入選數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前列;“揚帆計劃”重點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各市聚焦支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打造引領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累計培訓600多萬人次,擦亮廣東技能人才培育金字招牌。   ——高校成為培養高水平復合型人才主陣地。從2018年起,連續兩輪“沖補強”,讓廣東高校在國家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邁上更高臺階。近三年,廣東培養高校畢業生165萬人,成為我省人才隊伍的新生力量。   ——打造青年人才后備軍。廣東印發實施《關于加快新時代博士博士后人才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完善青年人才引進培養使用機制。省科學院通過設立“百名青年人才培養專項”“青年科技工作者引導專項”,重點挖掘并支持有潛質的青年優秀人才成長發展。   ——產學研加快融合,孵化高層次創新人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與東莞理工學院共建重點學科開展定向培養,深圳灣實驗室與北京、香港、深圳多所知名高校創新開發“實習生+聯培生”模式;去年8月,我省第一批建設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名單公布,880多家企業入選。   ——圍繞產業鏈、創新鏈布局人才鏈。聚焦建設制造業強省,廣東率先實施省級制造業人才政策,繪出綠色低碳、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人才開發路線圖,為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布局儲備人才。   在南粵大地上,各支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形成蔚為可觀的人才大軍。   海納百川廣聚天下英才   不拒眾流,方成江海。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廣東常住人口超1.26億,連續14年蟬聯“人口第一大省”。人口素質穩步提升,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比重為68.8%,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超過1.5萬人,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更多活力。   在這背后,是廣東集聚人才的“密碼”:張開懷抱,以全球視野引進海內外“高精尖缺”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壓艙石”,廣東“大手筆”引才聚才。優化實施“珠江人才計劃”,健全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引進培養使用機制,加快匯聚國際高端人才。設立博士博士后人才專項計劃,目前已引進全球前200名高校青年人才逾千人。   ——鎖定高端緊缺人才“優先項”,廣東努力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才根基。創新人才舉薦方式,制定關鍵技術領域和戰略必爭領域引才圖譜,布局“卡脖子”技術科研攻關項目,帶動集聚一大批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攻關。   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聚才效應明顯。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匯聚了以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學家陳和生為代表的近500名科技人才和工程技術人員。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體系化布局逐步完善,吸引集聚海內外人才近萬人,其中80%擁有博士、碩士學歷和高級職稱。   ——人才配置讓市場“挑大梁”,廣東拓展引才渠道。廣州、深圳獲批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立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產業園體系,廣東人力資源服務業企業數、從業人數和營收均居全國前列,成為集聚人才的“潤滑劑”和“催化劑”。   ——重大展會平臺成為人才國際交流紐帶。廣州“海交會”、深圳“高交會”和“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等國家級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影響力、輻射力不斷提升,為海外人才來華和留學人員回國發展鋪路架橋。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   這些年,廣東從優化人才環境、提供便利化服務等方面著手,努力做到近悅遠來、拴心留人——   在優化營商環境、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方面下功夫,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法治環境成為吸引人才的有力加分項。   “人才優粵卡”申領群體越來越廣,持卡人可憑卡享受戶籍辦理、子女入學、社會保險、交通出行等14項服務,便捷辦理停居留、出入境、工商登記等18類事項。   深化改革厚植人才沃土   如今,在開展人事制度改革試點的廣東高水平大學,設置哪些崗位、招什么人、職稱怎么評、薪酬如何分配,這些高校擁有更大自主權。   針對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障礙,廣東近年來陸續出臺《關于我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過簡政放權破解人才發展束縛,用減壓松綁釋放人才活力。隨著《廣東省人才發展條例》《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等法規的頒布實施,我省人才工作的法治環境不斷優化。   ——加快下放職權,讓用人單位有更多“話事權”。廣東建立高層次人才專項編制周轉池,有效破解事業單位引才留才難問題;出臺系列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向300多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用人單位下放職稱評審權。   ——減少“繁文縟節”,讓人才有更多“自主支配權”。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負責制等新的組織管理模式,下放科研項目直接費用調劑權,建立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廣東科研人員擁有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合理評價激勵,讓人才有更多成就感。在暨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省科學院等單位,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試點讓創新人才“名利雙收”,也推動沉睡的科技成果走向市場。貫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高技能人才申報工程技術試點擴大到20個專業,加快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   改到真痛處,催生新活力。   抬望眼,人才大潮涌珠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   邁上新征程,廣東將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按照中央人才工作會議部署要求,以推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為牽引,加快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提供人才支撐,為我國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貢獻廣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