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潔(美劇大尺推薦電視劇)設計博物館2021更新計劃

  • A+

1.png

▲博物館外立面

2.png

▲改造前的老棉紡廠發電站,還保留著從黃浦江上運煤的天橋

3.png

▲老的棉紡廠舊照片

一位工業設計師的老廠房情結

在上海黃浦江支流邊上的一座棉紡廠內,矗立著一棟102年歷史的發電站。在2013年被改造成為了一座私人的博物館——楊明潔設計博物館。里面靜靜的陳列著數千件形態各異、種類繁多的舊物與新作。

這些設計考究的藏品是博物館創辦人,工業設計師楊明潔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從世界各地陸續收藏而來的。他一直希望給這些藏品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安家,于是創辦一座工業設計博物館的想法就應運而生。而楊明潔在德國留學與工作的時候,所任職的西門子設計總部在慕尼黑的辦公大樓就是一座巨型的工業老廠房。還有他時常到訪的,位于埃森,由老的煉鋼廠改造而成的德國紅點設計博物館都讓楊明潔對于舊的工業建筑產生了很深的情結。

當楊明潔看見這棟老的發電站時,一下便被擊中內心:“如果把這些年代久遠的舊物放置到這棟老的發電站中應該就是最好的選擇吧?!庇谑?,自2013年起,他開始了對于這棟發電站的設計改造。

4.png

▲博物館的剖立面圖

5.png

▲發電站改造過程

6.png

▲白色方盒子穿插于斑駁混凝土的框架之間

一棟102年歷史的發電站重新發電

并非建筑設計師出身的他,是第一次嘗試去做一個如此大體量的空間改造設計項目?!霸谠O計過程中,我會去尋找這個建筑物本身的特征?;诎l電站工作流程與原理形成了結構清晰的建筑框架,構成了它原本的建筑語言,應該盡可能地去保留這些原本的質感與構架 ?!?/p>

改造過程中,發電站空間中原本那些斑駁的混凝土框架、倒梯形落料漏斗、煤炭運輸橋和發電機組基座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在此基礎上重新搭建了五層高的鋼結構空間,新建了白色的立方盒子,穿插于混凝土框架之間,同時兩者之間又脫開了一定距離。純粹的白色立方與斑駁的混凝土框架在質感上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7.png

▲歷史館

8.png

▲歷史館

9.png

▲歷史館

楊明潔設計博物館更新計劃

2021年,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楊明潔設計博物館又進行了一輪新的更新計劃。

博物館內部整體面積擴展到5000多平方米,上下六層,包括民藝館、歷史館、現代館、CMF 趨勢 LAB 四個核心板塊。展示了楊明潔自手工藝時代、工業革命,一直到今天的數字文明時代的數千件舊物與新作。從中人們可以探尋到不同區域與年代的制造工藝與材料,不同社會與族群的生活方式、歷史人文與審美嗜好。

10.png

▲歷史館

11.png

▲博物館藏品:不同類型打字機

12.png

▲博物館藏品:不同類型縫紉機

一座博物館的設計考古之旅

基于一種純粹的職業興趣,自二十年前在德國留學與工作的時候,楊明潔就開始了一段設計考古之旅。他喜歡去歐洲各地的舊貨市場、古董商店尋覓一些工業革命之后的舊物。就像“做設計”一樣,收藏舊物這件事情本身讓楊明潔感覺快樂!他很難形容對于舊物的喜好,它們經過時間的洗禮后留下的使用痕跡與被氧化后的表面質感是如此的美麗迷人。

每次去到不同國家的城市,無論是紐約、柏林、巴黎還是首爾、東京、倫敦,楊明潔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當地的古董市場、設計品店以及博物館。他很少會去逛當地的一些大商場,因為每個城市的大商場大同小異,散發著明顯的全球化之后的無聊感與同質感。而當地大大小小的古董市場就像是一個個的博物館,在那里才能發現當地與眾不同的人文質感。

遍布歐洲大小城市的博物館記載著歐洲的工業文明發展歷程。無論在法國技術與工藝博物館、德國國家博物館、還是英國的V&A博物館里參觀,所有的館藏都讓楊明潔很興奮?!斑@些國家博物館的體量很大,從縫紉機到自行車到打字機再到火車、飛機,短短幾小時就像穿越了幾個世紀,工業革命后各個類別的產品演變一目了然?!痹谀抢?,他第一次看到了已故德國設計大師 Richard Sapper 1986年為IBM設計筆記本電腦的完整過程,包括草模與草圖,“想全部打包搬回到自己的博物館里!”楊明潔如是說。

13.png

▲博物館藏品:不同類型刀具

14.png

▲博物館部分藏品

15.png

▲博物館藏品:德國博朗SK4唱片機

民藝館:手工藝時代的地域性

在民藝館可以看到很多來自中國、日本、東南亞與歐洲的手工藝品。在幾十年或幾百年前,由一間專注于某一種材料與工藝的手工作坊制作而成,如木工、金工、玻璃、陶器、皮革等等。

與工業文明時代的全球化產品不同,這些手工藝品的材料與工藝有著很強的地域性,受到當地生活方式、審美、物產的影響非常大。因而即便是當代的手工藝作品,依然保持的豐富的地域性與多樣性。

楊明潔曾經到日本的高岡去考察當地的金屬工藝,那里聚集了很多不同的金屬工坊。其中有一位折井宏司先生是一間工坊的第四代傳人。他們在60年間只專注于一件很小的事情:銅的表面處理??此菔俱~的加工工藝,很像是在烹飪一道美食。放入不同的原料、用不同的火候,最后成形為幾百種不同的令人驚嘆的表面紋理。

由此也引發了楊明潔的思考:一個國家的設計水準,其實并不在于那些看似喧囂、宏偉、浮華的表面,而是在于究竟有多少人愿意為了一件單純而美好的事物,堅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16.png

▲民藝館

17.png

▲民藝館

歷史館:工業文明時代的器物演變

“館長”楊明潔最喜歡的一處地方是歷史館。風扇、水壺、電吹風、文具、訂書機、縫紉機,還有炊具、刀具、瓦斯爐……各式各樣,依次排開,分類陳列。

在這里可以看到數量龐大的視聽、信息處理設備、體積龐大的收音機、電視機、攝像機、電話機、打字機 ……隨著時代的發展,體積越來越小。到了今天,都集成在了一臺小小的智能手機中?!凹夹g、材料、文化、生活方式等的演變,導致了這些產品的形狀和設計一直在發生變化?!睏蠲鳚嵏信d趣的是藏品背后的故事,這些演變的過程很有意思。

工業革命之前主要是手工藝而非機器化大生產,兩者之間的產品和設計特征差別很大。工業革命讓工廠出來的產品實現了批量化生產,線條變得越來越簡潔,不像原來的手工藝那樣繁復,到了包豪斯時代就形成了一種極簡的設計風格。一種生產工藝限制演變成為了一種美學標準。如今,一切都在慢慢發生改變。工業4.0實現了小批量、柔性化的制造工藝,和包豪斯時代的工藝技術有了根本性變化。技術上的革新讓設計師可以去發揮的設計空間變得越來越廣?!拔覍I革命之后的產品更感興趣,這應該是我本身工業設計專業的緣故?!?/p>

18.png

▲博物館藏品:不同類型電話機

19.png

▲博物館藏品:不同類型移動電話

20.png

▲博物館藏品:三腿與四腿版本的螞蟻椅

藏品背后的故事

在現代館的白色墻面上懸掛著兩張經典的合成板家具:1952年Arne Jacobsen設計的螞蟻椅。外表看一模一樣,不同之處是一張三腿,一張四腿。三腿這張由一位韓國的設計師兼議員孫惠園贈送給楊明潔的,是非常罕見的早期版本,顯得尤為珍貴。椅腿與座面連接的部分還是用合成版固定的。后來就改為四腿,連接處使用塑料成型工藝制成,四腿應該是比三腿更為穩固的結構。

在博物館的大廳,陳列著一臺1953年產的寶馬R51/3摩托車,與一臺中國的長江750,這兩輛摩托車非常的相似。

事實上,它們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1956年,中國從蘇聯購買了3000輛烏拉爾M72摩托進行仿制,便有了經典的長江750型摩托車。而被仿制的烏拉爾M72,卻又是山寨了德國寶馬二戰時的摩托車。1939年10月,蘇聯偷偷從中立國瑞典購買了5輛寶馬R71摩托車(寶馬R51/3摩托車的前代車型)。經羅馬尼亞,被送到蘇聯位于烏拉爾山脈的工廠。蘇聯人憑借對這5輛寶馬R71的拆解復制,仿制出了自己的烏拉爾M72。

21.png

▲博物館藏品:交通工具

22.png

▲博物館藏品:1953年寶馬R51/3摩托車

23.png

▲博物館藏品:長江750型摩托車

現代館:技術、材料、文化、生活方式等的演變

現代館收藏與展示了包括 YANG DESIGN 獲得德國紅點獎、iF、日本G-mark、美國IDE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銀獎等在內諸多當代設計作品。

楊明潔回想2004年在德國慕尼黑的西門子設計總部工作時,還在使勁研究不同手機品牌物理按鍵排布的差異性與品牌基因。就在幾年后的2007年,第一代蘋果 iPhone 的問世,讓物理按鍵徹底的消失了。整個世界由工業文明時代進入了數字文明時代。

在數字文明時代,數字化的本質與終極目標是:在數字虛擬世界中建立對于真實物理世界的完全仿真,然后通過虛擬數字世界與真實物理世界的實時互動。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下去,或許有一天人類本身也將被數字化。這一點對于人類的改變極為深刻,遠遠大于工業文明時代的變革。無論在制造、交通、能源、農業,還是娛樂、教育、金融、消費等領域,當然也深刻的改變了設計。

這樣一種時代的背景與趨勢便決定了工業設計的發展趨勢。用戶體驗在真實與虛擬世界的互動、產品制造工藝的小批量柔性化以及對于創新材料的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等,都是現代館所展示的重點。

24.png

▲現代館

25.png

▲現代館

26.png

▲現代館

CMF 趨勢 LAB:探索前瞻設計趨勢

在博物館中,還有一個針對于色彩、材料與表面處理的實驗室:CMF (Color, Material and Finishing) 趨勢 LAB。結合YANG DESIGN 每年一度發布的《中國設計趨勢報告》,展示了工業設計的未來趨勢與前瞻理念。

楊明潔認為材料與工藝對于工業設計非常重要,“一種新的材料與工藝可以催生一種全新的設計。我們和很多創新材料供應商有著長期合作。我們自身的研究團隊工作重點是在 “CMF實驗室”中,研究各類材料的創新應用。發現一款材料很有意思,就去做嘗試,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的。過程中80%左右都會失敗,最終能應用到產品開發的約20%。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

27.png

▲CMF 趨勢 LAB

28.png

▲CMF 趨勢 LAB

29.png

▲CMF 趨勢 LAB

職業興趣與社會責任

從2013年創辦博物館至今,已經過去八年。楊明潔對于舊物與博物館熱情絲毫沒有消退,藏品依然源源不斷地在增加,以至于在今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的更新計劃。創辦與堅持這個博物館的動力來源,用他自己的描述來講有如下三點:

一是興趣,職業興趣所在,收藏舊物這件事情本身是一種單純的快樂與享受。

二是好奇,從設計的角度,用時間軸排序進行不同地區舊物的對比研究。從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族群的所用的產品上面,可以了解到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的生活形態、文化、工藝。從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中國近現代工業設計的一個斷層。

三是責任,一種社會責任?!拔野堰@些古舊的物品帶回博物館,不是為了將來交易把它們賣掉,而是用它們來記錄與展示人類過去的生活方式、審美與文明,向公眾去傳播與普及設計文化?!边@座博物館是楊明潔作為一位工業設計師的夢想之一,他希望通過這座博物館可以讓公眾了解更多工業文明的發展歷程。

30.png

▲楊明潔,YANG DESIGN 及羊舍創始人,收藏家,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工業設計師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