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親民”,市場(抖音翻唱)可不“親民”

  • A+

?????????? 據《中山商報》報道,在紅木博覽會開幕的頭天,大涌公安分局返還了一批被盜紅木,價值20多萬的94件紅木家私回到事主手中。94件最貴的紅木家私,才值20多萬?無獨有偶,前日《中山日報》也有文章說,“這幾天前往大涌紅木家具博覽會觀展的市民發現,紅木家具的價格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不可攀。記者了解到,紅木家具之所以日益‘親民’,除了受市場調節外,用料的標準變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br />???????? 這就明白了,原來現在的紅木家具都在放低身段,很想 “飛入尋常百姓家”。平民化的紅木家具有自己的專屬市場,本身無可厚非。只是,中山作為一個紅木家具產值占全國六成的城市、大涌紅木家具展作為一個全國性的行業展會,能不能總依靠這種東西撐場面?
??????? 筆者不是專業人士,只說說展會上的見聞。大涌紅木家具展開幕當天,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陳寶光逛了一圈后表示,展會的規模還不夠。言下之意是,這個場還配不上紅木家具的“身份”。首先是規模太小,展位面積為1萬平方米,而鄰市的樂從紅木家具藝術博覽會,規模達5萬平方米;其次是檔次不高,筆者印象最深的只有某高端品牌商家,在現場展示了三套總值近千萬元的家私,其余最普遍的都是五六萬到一二十萬的展品;三是氣氛平淡,除了找來國際旅游小姐吸引眼球外,基本乏善可陳……
???????? 紅木家具日益親民,主要是國家用范圍擴大的“深色名貴硬木”概念取代“紅木”概念,這是行業順應發展潮流的自我調整。但它不是要求產業鏈滑向低端,更不是給商家一個混淆視聽、以次充好的理由。據說有的商家打起擦邊球,家具用的材質是貨真價實,不過是用邊角料生拼硬湊出來的,也不管各個部件的色澤、紋理搭不搭調,為的就是造出便宜的 “純紅木家具”。王世襄先生曾寫道:“由于古典家具熱,全國各地生產廠家、作坊,多如雨后春筍,遺憾的是粗制濫造、庸俗不堪的占多數。他們的生產方法是限工限價,將定活包給木工。木工為了多得一些,只有加快制作。其結果必然是遠看似是而非,近看一無是處。這樣不僅損害我們的出口貿易,而且今后再也培養不出能工巧匠,精湛的古典家具工藝將斷送在我們這一代人之手!”可謂一針見血。
???????? 紅木家具的名氣和價值,應體現在其稀缺性和藝術性上,它是可供使用的收藏品,而非掙臉的擺設。正因為原料的稀有,我們才更應該賦予其文化魅力,更好地展現其風采和神韻。為了普及就想方設法擴大它的外延,或者走廉價的捷徑,都只是揠苗助長。道理就像郵票,發行量與升值潛力是成反比的,今天的郵票發行量都很大,普及是普及了,收藏風氣卻江河日下。大涌紅木家具要做一個行業的引領者,是否應該以更負責的態度,去樹立自己的品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