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微商網)紅木市場的饑渴

  • A+

中國紅木資源基本上全部靠進口,由于需求量巨大,近年國際生態保護組織高度關注。紅木生產國資源迅速流失,印度、東南亞及南洋等產地的原料越來越少,紛紛采取保護措施,有些國家已經禁止珍貴木材出口。南美和非洲目前還有一定的產量,但材質不如傳統紅木,而且價格不斷上揚?,F在紅木進口不僅成本大幅提高,而且高價也難以買到好貨。不少紅木家具產家是在用庫存料,入不敷出,日益減少。

饑渴的中國紅木市場,正面臨即將到來的“等米下鍋”的隱憂。讓我們看一看當前紅木市場的狀況:

傳統紅木家具講究用高檔硬木制作。明式家具首選用材海南黃花梨,清初期已基本耗竭,現今遺存的少量上乘老料以斤論價,一木難求,特好的長大老房料每市斤價值萬元。真正產于印度南部邁索爾邦的小葉紫檀,無空心上等老料每噸150萬元上下,近幾年每年約有2000~5000噸的供應量,其中還混有為數不少的“類似小葉檀”。越南黃花梨在本世紀初那兩三年,每年約有2000~3000噸材料進入大陸市場,2008年后降至每年不超過200噸,越黃上等老方料每噸可賣到500萬元。酸枝木在明清硬木家具用材中的地位,歷來僅次于黃花梨和小葉紫檀,主要產自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以及印度,如今市場上已難見大料,每噸賣價達15~20萬元。業內統計,目前國內有10000多家仿古家具企業,若有30%的企業以酸枝木為原料,按每家企業年均耗用50~100噸的用量計算,每年需進口15~30萬噸,而目前進口量遠遠滿足不了3000多家企業的需求。老雞翅木清中期后材源枯竭, 如今充斥市場上的所謂雞翅木,是主要從非洲進口的一種鐵力木,質糙紋粗,不可比擬。近年從巴西大量進口的草花梨、菠羅格是白木,不是紅木。從非洲大量進口的是大葉紫檀或稱大果紫檀,是“類似紫檀”,與小葉紫檀完全不是一回事。

與紅木資源匱乏并存的是,當前紅木家具企業和家具市場都存在“重材輕藝”現象,加大了紅木家具的材耗比,造成了紅木資源的過度消耗,并制造了大量只有使用價值,幾乎沒有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的低端仿古紅木家具。

紅木資源的日漸萎縮,仿古家具產業的鋪張耗費,已引起有識之士的憂慮。

“世好妍華,我耽拙樸”,這是王世襄先生刻在自已所制用的大案牙板上的銘文中的話。2002年,王先生得到一塊重近一噸的花梨板,親自構思設計。后由田家青找人精心制作了一張花梨木大畫案,“鯨背象足”的造型,簡潔古樸,四平八穩,深得王老喜愛。王世襄先生的制作原則,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把案子做大,將材料“吃干榨凈”,以求物盡其用,可見王老惜材之心。

中國家具文化中,更推崇明式家具,因其造型古樸大方,線條舒展,比例協調優美,風格簡潔,無妍華之風,有拙樸之韻,貴藝而惜材,十分適用,又耐人尋味。這符合順應自然、內斂含蓄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要求,也是“惜材重藝”的蘇作工藝深受喜愛并影響深遠的原因。

清式家具體現皇家威儀、華麗、精致、唯我獨尊的氣派。整體特點是用料厚重,造型尺度較大,裝飾性強,雕工繁縟,舒適性較欠缺,給人沉悶笨重之感。

當下紅木家具市場上,一眼望去,似乎是清式模樣家具的天下,商家也常打“宮廷古典家具”牌,產品中不乏各種寶座、皇宮家具、大沙發,雕飾繁縟。先不說究竟有多少文化含量和工藝水平,也不論使用起來是否方便舒適,單就打造這樣的奢華氣派,就要耗用大量的珍貴木材。

是不是產家、商家不明白簡潔婉約的好處呢?不盡然,他們也有難言之隱,也有苦衷。當今社會不乏浮躁之風,到底有多少人會靜心的去講究、欣賞古典家具包含的文化氣息?有多少人能以文人的心態去審美古典家具的氣韻?費心費力做出的古典家具好賣嗎?可能吃力不討好。精工細作的古典家具能得到賞識嗎?也許曲高和寡。

另外,在評判古典家具時也存在誤區。以物定值,以偏概全,只側重于材質和雕飾技法,認為凡是黃花梨、紫檀的家具就是好家具,雕飾繁縟才貴氣,而古典家具的文化內涵和藝術性被弱化,甚至被忽略了。

這就是現實的悖論:一邊是紅木珍稀需要精藝惜材,一邊是市場浮躁追求奢華鋪張,于是傳統工藝被淡漠,珍貴紅木被濫用。

自然的紅木資源整體上講是不可再生的,而紅木家具市場的需求幾乎是無限的。紅木家具業的可持續發展,將越來越受到紅木資源的日漸匱乏乃至枯竭的桎梏,這就是我們要面對的困境。

百年甚至千年才能成材的紅木,正在演繹著最后的一場絕唱。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許只能以痛惜的心情,去回味那縈繞在耳畔、糾結在心中的回響,漸去漸遠,直至空寂無聲。